天线

求贤若渴的少年李世民

18、19岁的李世民,就非常“求贤若渴”了。

1、李世民武德元年刚刚当上秦王,年不满二十,就【置驿招聘】民间高人,不拘一格降人才,很多人才【皆自远而至】

《册府元龟》:唐太宗初为秦王,徵求草莽,置驿招聘,皆自远而至。

2、武德元年,李世民就招到了一批人才,然后被李渊“割韭菜”。

房玄龄说,别人被调走就调走吧,杜如晦不能走。然后李世民专门奏请,留下了杜如晦。

《旧唐书·杜如晦传》:时府中多英俊,被外迁者众,太宗患之。记室房玄龄曰:“府僚去者虽多,盖不足惜。杜如晦聪明识达,王佐才也。若大王守籓端拱,无所用之;必欲经营四方,非此人莫可。”太宗大惊曰:“尔不言,几失此人矣!”遂奏为府属。

3、还有被推测出来的一个证据,来源于杜甫的一首诗。有人分析认为,当时18、19岁的李世民,刚刚进长安,为了招揽人才,隐瞒身份跑去了王珪家的party.

【次问最少年,虬髯十八/九】

【子等成大名,皆因此人手】

【秦王时在坐,真气惊户牖】

杜甫这首诗,记载李世民18、19岁的时候(按年龄算,也就是刚进长安的时候),曾去王珪家赴宴,王珪夫人此时不知道李世民的身份,却慧眼如炬,看出他必成大器。

李世民根本不认识王珪,他怎么能去王珪家呢?

因为18岁的李世民,在从太原到长安的路上,认识了房玄龄,并让他当了自己的首席谋士和大管家。

房玄龄和王珪在隋朝就是好友,还经常去他家玩。

有人认为,杜甫这首诗的背景,就是在长安的王珪,看见唐军入城了,所以开起了party,邀请了不少人,其中就有他旧友房玄龄,房玄龄把隐瞒身份的李世民也带去了。

李世民为啥要去呢?想去招揽人才啊。

可惜了,李世民当时没招揽成王珪,后来王珪选择了27岁的嫡长子李建成,没有选择18岁的嫡次子李世民。不过如果李世民真有此举动,说明他确实求贤若渴。

玄武门之后,李世民不计前嫌,任用了王珪当高官。

王珪家这个party上还有其他人,不知道李世民是否招揽到了。

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
唐代:杜甫
我之曾祖姑,尔之高祖母。
尔祖未显时,归为尚书妇。 
隋朝大业末,房杜俱交友。
长者来在门,荒年自糊口。 
家贫无供给,客位但箕帚。
俄顷羞颇珍,寂寥人散后。 
入怪鬓发空,吁嗟为之久。
自陈翦髻鬟,鬻市充杯酒。 
上云天下乱,宜与英俊厚。
向窃窥数公,经纶亦俱有。 
次问最少年,虬髯十八/九。
子等成大名,皆因此人手。 
下云风云合,龙虎一吟吼。
愿展丈夫雄,得辞儿女丑。 
秦王时在坐,真气惊户牖。
及乎贞观初,尚书践台斗。 


《西清诗话》云:其上下详谛如此。且一妇人识真主于侧微,尤伟甚。史缺失而缪误,独少陵载之,号诗史,信矣。”


《西清诗话》说,王珪夫人“识真主于侧微”这件事,正史没顾及到,幸亏杜甫记载了,大家才知道有过这么一件事,真是“诗史”。


(对这首诗的解读,我从别处看过这种分析。不信就不信,不接受杠。)

杜甫这首诗不一定是虚构的文学创作:

1、杜甫的诗,一向被称为诗史,多是纪实的;

2、杜甫这首诗第一句就是【我之曾祖姑,尔之高祖母。尔祖未显时,归为尚书妇。 】,回忆的都是亲戚间的事儿,看起来像真的;

3、王珪老婆墓志里有句话,【夫人敬山涛之识度,叶袁公之俭约】,杜尚柔墓志铭里面这个山涛,疑似用了山涛妻韩氏识嵇康的典故,可能在指这件事;

4、当时李世民确实处于劣势,年龄小,嫡次子,还没多少军功。在劣势情况下,态度积极一点,很可信。

5、李世民之前都和街头恶霸、盗马贼、赌徒们一起玩耍过,隐瞒身份跟着房玄龄去王珪家参加宴会,以他的人设来说,很可信。何况这时候他还是个十八、十九岁的少年,又活泼好动、好奇。

(这个杜甫的诗是个推测,信就信,不信就算了。不过我觉得有可信度。)

评论(1)

热度(37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